19世纪末,民族危难之时,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“铁路学堂片”,光绪皇帝御笔朱批,“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”(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)应运而生。建校以来,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学校、交通大学唐山工(程)学院、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、中国交通大学、唐山铁道学院等。 1960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。1964年,根据中共中央建设“大三线”精神,整体内迁四川。现有成都九里校区、犀浦校区,以及位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景区内的峨眉校区,占地5000余亩,犀浦校区为主校区。校庆日是5月15日。校歌是吴稚晖先生作词的《文轨车书郅大同》。
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征程中,学校始终与民族同呼吸、与国家共命运,筚路蓝缕、弦歌不辍,秉承“灌输文化尚交通”的历史使命,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、竺可桢、林同炎、黄万里、刘大中等为代表的彪炳史册的科学泰斗、工程大师、商政精英和文化巨子,为国家和民族输送了30余万名栋梁英才,在土木工程、材料科学以及其它诸多重要领域创造了百余项“中国第一”乃至“世界第一”,推动实现了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、中国第一架运输机、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等划时代重大成就。师生中产生了3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、59位海内外院士,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都曾在此求学。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:“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”。